2024年5月8日下午,以“数智技术 助力学习方式转变”为主题的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专题活动在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承办。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教师许晓芳,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秦惠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教授黎加厚,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校长、上海市世外中学特级教师朱萍,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校长、特级教师杨扬,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李蓓青,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教研员盛肇靖、江佳玮、蒋维婷,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研员刘桂蓉以及宁波市刘桂蓉名师工作室学员,上海市各区初中英语教研员、各区骨干教师代表,青年教师SEMINAR研修班学员参与了线下活动,全市2000余位初中英语教师观看了线上直播。活动由上海市初中英语教研员赵尚华主持。 本次活动由致辞、教学展示、专家点评、专题发言、专家互动、活动总结等议程组成。 校长致辞 朱萍致欢迎辞。她介绍了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的办学情况及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学校坚持数字化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优化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同时,学校于2023年申报基于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上海市第四轮民办中小学特色校的创建。她提出,学校希望通过聚焦课堂教学变革,从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习空间等方面入手,促进学校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推进。 教学展示 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教师苏圣瑶执教《英语(牛津上海版)》八年级第二学期Unit7 Speaking:Showing concern;making,accepting and rejecting a suggestion。 课堂开始,苏圣瑶利用视频引入主题,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行为来引导学生理解“表达关心”的意义。 输入环节(input) 学生阅读课本对话,并通过老师的引导问题,深入分析对话中“关心”“提出建议”及“接受与拒绝建议”的表达。通过导入视频引发的头脑风暴活动,教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复习了更多相关功能意念的表达方式。接着,学生朗读对话并录音,AI数智技术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即时评价反馈。基于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完善,用恰当的语音语调再次朗读并录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改编对话,以AI数智技术、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对一则学生对话进行评价,同时生成评价标准。 通过扎实的输入,学生循序渐进地加深了对文本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初步运用相关句型进行口语交际。 内化环节(intake) 在学生内化知识的环节,苏老师利用了教材练习中的情境,设计了与AI虚拟角色的实时对话活动,帮助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并通过AI反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他们的表达。学生通过人机对话,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学会了如何礼貌、得体地展开口语交际。 输出环节(output) 在输出环节,学生利用调查数据中的真实生活问题,创编对话,基于课堂生成的评价量表,使用AI技术进行自评和互评,将学习成果具体化。 专家点评 秦惠康、朱萍和李蓓青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李蓓青将本节课数智技术应用的亮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为英语课堂提供了多模态的平台和空间。本堂课中,学生与虚拟人物的对话以语音和文字的形式同步呈现,在多模态的环境下,学生在不断地试错中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AI技术的运用使得内化语言的活动,从原本仅关注语言的准确上升到关注语意的准确性和语用的合理性。 ●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AI的回答提供了拒绝帮助和接受帮助的语言范本,提供了语言知识的资源;AI的评价反馈提供了评价范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判断、学习AI的评价;同伴的优秀录音提供了同伴互学的示范;学生在课堂上的过程性语音记录成为课后反思学习的资源;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利用AI引擎搜索更多的建议,丰富了学习内容。 ●助力活动情境的创设。视频资源的补充弥补了教材语篇情境的不完整,丰富了对话的情境,突出了交际目的。导入环节,video的设计成功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语用知识,使其明确了交际目的。 秦惠康用源于他和AI就本次活动主题交流后得到的engaging和futuristic两个单词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并从AI的使用提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方面进行了点评。 ●AI、教师和学生三方协同,形成了全面的课堂评价。在对学生进行点评的环节,AI进行大规模评价,教师精准挑选典型,引导学生客观看待评价,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补充。这三方的评价相辅相成,且相互不可取代。 ●AI创设的真实语境,促成了学生真实的语用。AI在语料库和大数据的加持下,具有评判真实语境的能力,能给出具有真实性的回答,这为学生的课堂产出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从语用真实性角度进行课堂评价的意识。 ●AI的使用延伸至课堂以外,成为了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要求学生继续运用AI完成作业,这使AI技术的运用从课堂走到了课外,让AI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力的学习工具。 最后他提出,教师本身也是一个学习者,数智技术改变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方式,教师再进一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朱萍提出,我们未来的课堂要围绕“engage”“empower”和“enlighten”三个关键词,并希望这样全纳的课堂能够赋能学生。她从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角度对本课进行了点评。 ●本节课落实了学习策略中认知策略的培养。课堂中,教师对于speaking skills的四个方面“accurately”“fluently”“logically”和“appropriately”都有充分的关注,尤其是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和适切性两个难点问题。例如利用AI生成的回答——用合适的理由来拒绝他人的建议,给了学生“适切回答”的语言范式,并引发了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本节课促进了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师利用AI的评价反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自我改进,并再次录音,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复盘、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助力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最后,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在数智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减少对于学生的控制,从而让课堂能真正的赋权学生、赋能学生。 专题发言 盛肇靖、蒋维婷两位教研员与上海嘉定区世外学校徐笑颖、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徐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王影三位教师一起,以“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研——数智技术赋能学习方式转变的区域实践”为题,围绕研究背景、区域实践和总结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专题发言。...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