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及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工作情况。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2019年9月率先在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山东、海南等6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 浙江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昨天随之发布“重磅信息”——浙江将从明年开始,使用新教材。也就是说,现在的新初三年级,将是新教材的第一批使用者。 高中思政统编教材: 讲述“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介绍,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教材采取“春风化雨”的方式,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李大钊等革命先烈,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集中阐述革命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3人参与热议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覆盖6个学习任务群。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版块。 值得关注的是,在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比近半。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 这个数据昨天迅速蹿上了网络的热搜榜,有网友笑称“这么多古诗文,感觉眼前一黑!”更多的网友点赞“越大越觉得古诗词文言文的意境真美!” 同时,语文教材选取了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作品,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此外,《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也出现在教材目录中。 《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入选教材。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表示,对于这类作品的选取,重视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分析,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能力,提升文化鉴别力。 33人参与热议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著作80余部 普通高中《历史》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张海鹏介绍,教材呈现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在回答记者关于“历史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如何选取”的问题时,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蓝表示,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重视发挥英雄人物的育人作用,在必修课《中外历史纲要》的上册,共有70多位、近30个英雄群体。如开疆拓土的卫青、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抗倭英雄戚继光,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抗日战争中的赵一曼、左权,抗美援朝中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等。 徐蓝特别提到,教材中对英雄人物的介绍除了正文的描述,还特别设置了“活动课”。“希望通过学生自己来梳理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来收集和整理他们的名言名句,使学生真正在探究学习中感悟、认识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从而涵养同学们崇尚英雄、学习英雄、铭记英雄的宝贵品格,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33人参与热议 新教材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语文了 尤其是古诗文 为什么要学古诗文? 对于网友们纷纷热议的古诗文占比,浙江省高中语文教研员黄华伟老师认为,这并不是教材变化的重点,但古诗文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却是事实。 其实,早在浙江省上一轮课改中,古诗文的数量就有了显著提升,大约占所选课文的比重也超过了40%。 “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从文言文中来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能到达怎样高度,与文言文的功底密切相关。”黄老师形象地说,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高还是低,高出来的那一截,就是文言文能力。 今年高考后,快报记者曾采访了学军中学的黄文令杰,他高考语文143分,就非常喜欢古诗文,平时爱看《古文观止》。 黄老师说:“确实如此,文言文功底差,要想高考考出高分,是很难的。” 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 浙江新高考进入第五年,语文、数学、英语是三门必考科目,这几年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喊出“得语文者得天下”,一大批尖子生在高考的激烈角逐中,语文成为最大的拉分科目。 今年高考语文卷满分150分,阅读和作文占了130分,其中阅读70分,作文60分。不光是高考语文,细心的家长发现,今年中考语文卷第一题也是一篇阅读。这样的命题模式和评分比重,让参加老高考的一代人大吃一惊,有人评价“这真的颠覆性的改变!” 随着新课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两年部编教材在小学、初中逐步投入使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学习方法、评价体系,都在发生变化,中高考的命题方向是最直接的风向标。 1 高考考查“整本书阅读” 今年高考语文卷中一道节选自《呼兰河传》的阅读题,给高中语文老师们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篇阅读理解题目要求——...
0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