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学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逻辑起点,正确把握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是教师正确认识它的基本切入点。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有价值取向的全面育人性等。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始终是在一个课程与教学系统里推进学习,从学习系列任务到问题的过程转换,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要求。“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课程结构安排,要转化成教学流程,还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浏览“学习任务群”全部内容,形成基本认识等是“学习任务群”式学与教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习任务群 在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任务群”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引起了语文教学专家与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关注。正确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与特点,把握“学习任务群”运行的过程与方法,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策略对于推进以“学习任务群”为生发点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1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与特点 1.1 科学理解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逻辑起点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里,“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都是核心概念。“这一阶段的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标识是将‘课程发展的逻辑起点’由‘学科内容’调整为‘核心素养’”[1]。如果说“核心素养”是推进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价值性逻辑起点,那么“学习任务群”就是推进高中语文教学在执行层面的逻辑起点。这是由于“学习任务群”不仅是课程结构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教材结构的基本特点,还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基本形态。 “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概念是“任务”。这就需要师生吃透语文课程“任务”设计的精神旨归,达成学习共识,改变学习习惯,从先确定学习目标与内容转变为先明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群”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群”。群是系统。系统既系列的统一。单个要素是难成系统的,系统实现了个体的有机统一,是包容性很强的概念。群也是相关。把相关的因素搁在一起,互相促进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功能的最大化。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把内容关联的文本根据结构的要求,安排在同一个“学习任务群”,它们共同服务于某种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既对它们共同形成的体系有感知,又对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与难易程度有把握,这就是关联性所发挥的作用。群还是“聚集”“众多”之意。任务群就是任务的聚合统一,这是大单元教学的思路与格局。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根据现代教学相关理论把一些学习内容组织在一个体系当中,它们“抱团”所形成的对学生发展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 7—9 个学习任务群”[2]。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根据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形成的立体化教学任务序列。不同的“学习任务群”承载着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一个任务群按照各学习内容要素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组合形成有序的学习任务。这样组织学习内容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是我国现代教学论体系化教学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就是在综合吸收建构主义等国际先进教育思想以及我国近些年教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最重要的策略。“《课程标准》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语文活动实践为主线来设计“学习任务群”,其中隐含着语文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多方位的转型”[3]。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思路和教学理论指导下,高中语文教材发生了结构性变革。其独特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其基本做法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平面化、单一性进行变革,使高中语文教学走向立体、交叉与兼容,使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入。 “群”的引入,“任务”的设置,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与设计,力图也正在改变着长期以来影响语文教学育人目标达成的教学要素之间缺乏关联性、整体性,语文知识碎片化,语文实践能力虚化等问题。至此,我们可以给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做一个界定:为了解决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痼疾,根据现代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旨在形成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组织构建的立体化教学任务序列。 1.2 正确把握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是教师正确认识它的基本切入点 由于学习任务群是高中课程与教学组织在实施层面的逻辑起点,因此了解与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就是教师正确认识与把握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切入点。 1.2.1 价值取向的全面育人性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旨在深入挖掘语文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这反映了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有人文教育的一面”[4]。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根据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追求,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良好品德,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中华文化基因,坚定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构筑起学生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同时培养学生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以及走向世界的担当精神。 1.2.2 教学目标的素养导向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针对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此前语文教学研究和论述中,普遍使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这些概念难以准确概括高中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也难以全面揭示高中语文学科应有的教学价值。“语文素养”这个概念覆盖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它与人的教养、修养、涵养等正相关,包括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等诸多内涵。由于“素养”一词含义太丰富,不同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要求有所不同,因此提出“核心素养”加以限定。“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第一次明确了语文学科所要达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整合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5]。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正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总的教学目标下提出来的,体现其培养学生最重要的语文素养的功能。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自始至终的目标指向。 1.2.3 教学过程的整体推进性 一个群就是复数个体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而实现的一种集结,根据一定的运行机理与发展理念,构建起群的框架,形成群的结构,由单个走向整体,由单薄走向厚重,由一种力量走向力量的综合体,从而产生超乎预料的整体效果。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就是把若干个单个的教学内容置放于一定的结构之中,使其发挥出整体的力量。在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一系列逐渐推进的“言语活动场”中不断质疑、讨论、思考和探索,作用于学生的不再只是单篇文章或几篇文章的教育力,而是一类或几类相关内容集合体碰撞形成得更为宏阔深刻的教育力。 1.2.4 教学内容的立体关联性 ...
0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