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暑期夏令营# 我可以舔脸来回答下。自我初中开始,直到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我应该就没有数学考试低于80%的总分,不管难易程度,不管数学科目。虽然没有夸张到每次145/150的水平,不过,3/4概率考过90%,1/3概率进95%,不是什么大问题。事实上,貌似我理工科的成绩,都能有差不多的水平;文科的成绩稍微差点,但是除了语文我从来没有一鸣惊人过,政史地的成绩,我一样挺不错的。 回到数学,我大学时候的高光时刻就是在线代,随机过程,还有数值分析这三门考试中都以接近满分的成绩考到了某985热门专业年级前几,而吊诡的是,我平时基本宿舍 —— 网吧两点一线生活,基本没见过任何一门课的老师。如今,也算是相关从业者,虽然做的基本都是应用层面的科研。 以下这套,暂时还是称为“学习方法”吧,帮助我个人稳定输出高考,大学,GRE/TOFEL,美国研究生/博士,一直到现在。 但是,实际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过,他真正的重要性。我自己也读到了博士,研究了图学习之后,才渐渐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仰仗的学习利器,其实抽象出来,是这么一个玩意儿(后面我会展开说),也因为我之后先关图学习和机器学习的研究经验,我才能更加来完善自己的方法。 请注意,我自己也没准备给别人安利这个方法。而且我也说的很清楚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所以,别给我私信说,有什么书可以看。 但是,我觉得这大概是我在义务制教育中,一直都存在的盲区 —— 一直以来,老师和父母有无数次强调过所谓的“学习方法”;但是同样的,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有被系统的教导过应该怎样去学习,怎么样学习才是科学高效的。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理解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看例题,做习题,找错题,这样的简单片面的东西。而很明显,即便是二十年后的今天,我都要上大学的子侄辈,依旧不很清楚。 以下内容,因为几次修改,变多了。预测需要15-25分钟阅读时间。觉得长的,可以直接看结论 —— 要尽力自己构建出来包含考点和考纲的知识图谱(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一方面,这可以使得你能比较轻松的就实现举一反三,把做一道题能达到的效果尽可能放大,达到以点破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这能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在各种题目里面,而丧失了对全局的把控。 初中,我上的是市区最好的学校。但是我数学其实并不算真正出类拔萃的(定量说下,那应该是我大概也就是同龄人,中百里挑一的水平),印象里面,好像也就是在希望杯这样的不入流里面拿过次奖,但是就是很稳,不管难易程度 —— 有一次全市联考特别难,我却是全年级唯几考上90/100的里面的一个。事实上,除了我数学老师和自己同桌记得我数学很不错之外,似乎班级里面其他同学都没有对我数学好留下很多的印象。基于我自己是糊里糊涂,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数学好,我就不展开说了。 高中,我数学应该比较算是突出的了(定量说下,我应该是过了百里挑一,靠近千里挑一的水水平了)。主要原因是,我没考上市里面最好的高中,去了个次好的,所以理所应当,就成了矮子里面的长子。当然,我所在的苏大强南部某市,00年前后,教育相当不错。除了那个最好的学校去top2的人数最多之外,其他重点高中也一样每年有人进top2。我并没有参加去竞赛,毕竟作为次好的,我们高中没这个传统。只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因材施教,给几个班级里面数学比较好的同学,布置不同的数学作业,而我刚好是其中之一。我也有幸成为几个给其他同学讲题的答疑组成员。某种程度上,这段经历让我的数学更加的稳,也真正让我在其他科目全面突破的基石,可以说,是让我受益终生的一件事情。 主要来说,给别人答疑和自己做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刚开始,你会觉得,为什么他们连这个也不会?很多人的基础不一样,理解不同,表达受限,……,所以,他们其实自己也未必知道自己卡在什么位置。有的题目,其实按照他们的思路也能做,这个时候,老师的教导就是帮助他们打通关节,按照他们的思路去解题,是比你教会他们怎么按照你的思路解题更有用的。因为答疑的最高目的,不是为了某道题本身,而是要帮助同学怎么学会解题思路。同样的,有的难题,其实给出来关键提示之后,很多人也都能解,但是关键就在于,你怎么去跟他们解释,自己是怎么看出来有这么样的一个提示的。这段经历,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思路,不但从同学身上学到了新的知识,更是从他们的很多自己从未想过问题中得到了升华。 而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一个叫做考纲的东西,是多么多么的重要。这玩意儿虽然我在中考的时候就见过。但是一直到了高中,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是和我老师讲题的习惯有关系 —— 他经常就是先指出来考点,然后才是解题。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就意识到,这考纲简直是应试考试的法宝。有了它,我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偷懒“哦,也可以从容的给同学减压 —— “这个题啊?超纲了,不看”。 以至于说,在此之后,我主动去问其他科目的老师要考纲。别人做题的时候,我基本就是翻翻题目,看看考纲。自己给题目分分类,看看这题考的是什么,具体什么知识点。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说,我把一个被动做题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主动做题的过程。 同学:习题 -> 错题总结-> 再练习 -> 错题总结 -> 再练习 -> 错题总结 我:习题 -> 知识点/考纲分析 -> 自选习题(自己觉得掌握不够的知识点)x3...
0
0
0